加密资产本就极具波动性,而因其最大的一个平台的崩溃,加密资产世界再掀波澜,这凸显了缺乏基本保障的加密资产的风险。
这些损失标志着加密资产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时期,其市值已经损失了数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去年11月的一项新分析显示,比特币(规模最大的一种加密资产)已从2021年底的峰值下跌了近三分之二,大约四分之三的投资者已在比特币上亏损。
在市场承压的时期,我们经历了稳定币、专注于加密资产的对冲基金和加密资产交易所的市场失效,这反过来又引发了对市场诚信和用户保护的严重关切。随着加密货币与核心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加深,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可能对系统性风险和金融稳定感到担忧。
其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以及制定各国监管当局能够一贯执行的全球标准来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布了两份关于监管加密资产生态系统的报告。在当前加密资产市场诸多领域出现严重动荡和混乱,且围绕此类数字资产的生态系统反复出现繁荣和萧条之际,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尤为及时。
我们的报告从两个层面应对了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采取了一种广泛的方法,着眼于在加密资产领域发挥核心功能的关键实体。因此,我们的结论和建议适用于整个加密资产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聚焦于稳定币及其相关安排。“稳定币”是旨在对特定资产或资产池保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资产。
新的挑战
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加密资产尚未对全球金融体系构成风险,但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受到了实质性的影响。其中,一些国家的散户持有大量加密资产,且出现了加密资产(主要是美元计价的稳定币)替代本币的现象。一些国家正在经历“加密化”——即使用这些资产来替代本国货币和资产,并以此规避外汇和资本管制的限制。
这种替代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丧失货币主权并威胁金融稳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新的挑战。当局需要通过提高投资者对其国内经济政策、货币和银行体系的信任来解决引起加密化的根本原因。
发达经济体也容易受到加密资产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的影响,因为机构投资者在先前低利率环境下追求高收益,从而增加了稳定币的持有量。因此,我们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在不阻碍创新的同时尽快管理好加密资产的风险,这一点十分重要。
具体而言,我们在两份有关金融科技的说明文件中提出了五项关键建议。这两份文件是《监管加密资产生态系统: 以无担保加密资产为例》 和 《监管加密资产生态系统: 以稳定币及其相关安排为例》,二者均于去年9月发布。
1.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应获得牌照、注册和授权。这包括那些提供存储、转账、交换、结算和托管服务的机构,其规则与管理传统金融部门服务提供商的规则类似。尤其重要的是,客户资产应与机构自身的资产分开,并与其他的功能部门设立防火墙。应明确规定获得牌照和授权的标准,并明确指定负责此项工作的当局部门。
2. 执行多种功能的实体应遵守额外的审慎要求。在执行多种功能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当局应考虑是否应禁止实体这样做。如果机构被允许(并且确实)执行了多种功能,它们应该遵守严格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以便当局能够确定关键的依赖关系。
3. 稳定币发行机构应遵守严格的审慎要求。一些工具已开始被加密资产用户之外的群体所接受,并被用作一种价值贮藏手段。如果监管不当,稳定币可能会破坏货币和金融稳定。根据稳定币安排的模式和规模,可能需要对其采取强有力的银行式监管。
4. 对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当局应该提出关于其加密资产敞口及参与加密资产业务的明确要求。如果它们提供托管服务,则应明确相关要求,以应对这些功能产生的风险。在这方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最近提出了关于审慎处理银行加密资产敞口的标准,这令人鼓舞。
5. 而最终,我们需要实现有力、全面、全球一致的加密资产监管。加密资产具有跨部门和跨境的特点,这降低了各国未经协调采取监管举措的有效性。一种有效的全球性举措还必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风险前景。
鉴于加密货币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各国的当局都很难控制用户面临的风险,一些国家甚至正在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加密资产交易规模最小但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已经颁布了某种禁令以帮助降低风险。
广泛实施禁令可能超出了适宜的监管水平,而我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针对性的限制措施将带来更好的政策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限制某些加密资产衍生品的使用,就像日本和英国一样。我们也可以像西班牙和新加坡一样限制加密资产的推广。
此外,制定全球标准需要耗费时间,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已经完成了出色的工作,为加密资产和稳定币提供了建议。我们的金融科技说明文件得出了许多相同的结论,这是我们密切合作、对该市场形成共同观点的一个明证。对IMF而言,我们将继续与全球机构和成员国合作,帮助这一领域的主要政策制定者为个人用户和全球金融体系提供最佳服务。
—本博客包含了Parma Bains、Fabiana Melo和Arif Ismail在研究中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