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中国疫情后的复苏:深化改革并推动经济再平衡

2020年9月24日

各位早上好!

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就全球经济前景、新冠疫情的挑战以及如何构建更繁荣、更有韧性的经济等问题与各位分享一些看法。

在全球危机的当下,我们有责任跨越国界、加强合作。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我们都可以更多依靠中国与IMF之间的牢固且富有成效的关系。

在此,我要感谢中方对“控灾和减灾信托”提供的支持,这使IMF能为受疫情冲击的最贫困成员国提供债务减免。同时,我也要赞赏中国对二十国集团为低收入国家提供减免债务作出的承诺。

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我们能继续果断行动 、开展合作,相信下次我们相聚时,全球形势会更好——下次会议甚至能面对面举行!

1. 全球经济展望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 。今年6月,IMF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4.9%。我们估计,未来两年世界经济将遭受巨额损失,规模超过 12万亿美元

好消息则是,我们看到在“大封锁”后许多经济体正在重启经济。全球经济活动已开始逐步走强 ,我们目前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实现不完全、不均衡的复苏 。这意味着各国的复苏速度将有所不同,且我们预计,在中期几乎所有国家的产出都将大大低于疫情前的趋势水平。

不过,我们的预测仍继续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持久扰动是我们担心的最大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从地缘政治、社会紧张局势到金融市场动荡等其他风险。当然,若疫苗和治疗取得医学突破,则可提升信心、提振经济活动。但目前来说,下行风险恐怕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要彻底战胜这场疫情,就需要各方通力合作——而中国可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随着医疗防护设备供应的增加和债务减免的推出,许多国家已经从中受益。

如果中国的经济复苏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增长,那么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更多人将从中获益。通过与贸易伙伴开展合作,中国还可帮助全球贸易投资体系根据全球经济的变化做出调整。

关键是要在最近几个月所取得的成果上再接再厉。

2. 复苏的关键在于中国的政策响应

中国的例子表明,如能实施正确的政策,隧道尽头便有光明

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程度都令人惊喜:一季度实际GDP增速还是6.8%,而二季度就已经实现了3.2% 增长。此外,所有迹象都表明三季度复苏还在持续。

所有这一切并非偶然。

  • 财政、货币和金融方面的政策措施帮助减轻了负面经济影响,特别是减轻了弱势群体受到的不利影响。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总规模超过 2万亿人民币 的多个贷款便利,为小企业贷款、扶贫贷款和涉农企业贷款提供资金。又如,中国的监管机构鼓励对小企业贷款实施延期。
  • 随着家庭部门和私人企业的活动逐渐恢复正常,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和依然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持下,正为增长提供重要支持。国有企业也在支持就业、增加投资,并在供应链中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不过即使是在中国,全面复苏也尚需时日。同时,疫情也使旧有的结构性问题再次凸显出来。 如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从政府支持的复苏转向私人需求拉动的、可自我维持的经济增长。

  • 例如,私人投资和消费还有待恢复 。地方疫情反复暴发,社交距离持续存在,劳动力市场环境改善缓慢——这些都阻碍了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复苏。社会保障体系的能力有限,也抑制了内需。收入最低的 40%家庭仅拥有5%的金融资产,这意味着他们缺乏资金来弥补收入上的损失。
  • 非常规的政策支持在危机期间十分必要,但其中一些可能会威胁到来之不易的结构性改革成果 。对此,政策目标应是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一方面,要为可持续经营的企业提供经济救助;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僵尸”企业损害竞争力、影响长期增长前景。
  • 不仅如此,较小型银行的债务水平上升、金融脆弱性加剧,可能抵消近期在降低金融稳定风险上取得的部分进展。

3. 通往有韧性的复苏和经济再平衡之路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我相信中方在抗疫第一阶段展现出的这种决心与专注,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有韧性的复苏。

关键在于,既要在短期内继续提供公共部门的支持,又要在中期让市场力量带动经济增长。如何做呢?让我强调 四项优先工作

首先,宏观经济支持还有校准的空间。 由于未来前景持续存在不确定性,重要的是应逐步 退出经济救助措施。为此,可在私人投资消费需求上升的同时,逐步退出这些措施。由于私人和公共债务水平已然高企且仍在上升,需要将重点放在家庭部门,既提高其消费能力,又增强其消费信心。

例如,中国城市劳动者的失业保险覆盖率不到50%,农民工的这一比率甚至 低于20%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消费者会控制支出了。巩固社会保障体系将提振需求、支持经济复苏。其也将帮助中国降低储蓄率,减少对投资的依赖,从而使复苏更可持续、更加平衡。

其次,金融稳定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以“监管宽容”形式提供的非常规的偿付能力支持措施可逐步 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可利用宏微观审慎政策,帮助防止系统性风险累积。可加快推进资管部门监管改革,并进一步强化银行资本缓冲。同时,也亟须在建立协调一致的银行处置框架方面取得进展。

第三,生产率还有提高的空间,服务业尤其如此。 这意味着进一步采取措施开放非战略性部门并降低私企准入壁垒。同时,还应淘汰不可持续经营的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这意味着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改革来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这将支持宏观经济再平衡,同时帮助劳动者流向工作机会最多的地方。

我知道国务院已对上述改革给予了支持,包括致力于实现企业间的竞争中立。当市场能决定如何最有效地分配资源时,其将处于最佳状态。IMF的研究表明,年轻的私企往往效率更高——因此,为这些企业创造条件促其蓬勃发展仍十分重要。

最后,有待进一步推动“绿色”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中国可以继续发挥领导作用。这意味着可抓住低油价这一机遇,进一步改善碳定价或推出碳税。这也意味着加大对气候稳健型基础设施和绿色技术的投资——这些投资不仅 现在能增加就业,还将在未来几十年中提高经济和环境的韧性。

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每个人 都非常重要。今年夏季的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了人员损失,我们所有人都对此深感难过。相应的经济损失也高达数百亿美元。其他国家遭受的破坏甚至更为严重。但我们知道,有许多机会能促进经济从危机中实现绿色而稳健的复苏——条件是我们 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我们也不要忘了,同步实施上述改革可放大改革的成效。 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可以帮助吸收国企改革造成的就业损失。淘汰不可持续经营的企业,可使中小企业等私人部门获得更多信贷资源。增加碳税收入能增加预算空间,可为扩大社会安全网提供资金。

4. 通力合作

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并非易事。但若能成功,它们既可确保中国实现强劲复苏,又可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IMF期待与中方加强合作,更好地了解疫情带来的经济挑战。今年秋天,我们的中国工作组将来华开展第四条款磋商。我们也将以远程形式继续开展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

本次疫情是一个有力的提醒: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就IMF而言,我们已经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提供了紧急贷款。我们也已做好准备为更广泛的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更多支持。我们预计将把对低收入国家的零息贷款规模扩大两倍,帮助满足其在当前危机下的庞大融资需求。

携手合作,我们将推动强劲的包容性增长。携手合作,我们将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更有韧性的世界。

谢谢。Xièxiè.

基金组织信息交流部
媒体关系

新闻官: Ting Yan

电话:+1 202 623-7100电子邮件: MEDIA@IM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