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并推动经济再平衡

2021年9月23日

1.问候

早上好!

我很荣幸再次参加今年的“国是论坛”,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就全球经济和中国的未来前景分享一些想法。我也将重点谈谈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重点。

2.全球经济展望

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但全球经济仍在持续复苏。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与我们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中对2021年6%的经济增速预测大致相符。这反映了一季度好于预期的增长形势,而此后二季度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给国与国之间造成的“断层”似乎将持续更长时间,这是因为疫情对各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同的短期影响,而这将对各国的中期表现造成持久影响。

有关国家(主要是发达经济体)的疫苗得到了广泛普及,这帮助降低了死亡人数和住院人数——即使是在新病例激增的地区也是如此。反过来,这又使其经济活动可在更大程度上回归正常

但随着疫情的延续,许多疫苗供应有限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持续受阻。与疫情前的趋势相比,这些经济体预计仍将继续面临巨大的产出损失。

未来仍存在巨大的风险,这尤其是因为可能出现新的变种病毒,其将阻碍各地的复苏进展。若主要经济体政策回归常态的速度快于预期,则可能引发负面溢出效应,进一步阻碍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

通胀也有所上升,这一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二是由于在相关扰动因素作用下,供给无法紧跟需求。大部分价格压力预计将在2022年消退。大多数经济体的中期通胀预期仍得到了较好的锚定,与它们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此外,新冠疫情危机正带来深刻的长期创伤效应。例如在贫困方面,疫情很可能带来严重的长期影响。各经济体公共和私人部门债务水平大幅攀升,这使脆弱性有所上升。如果管理不慎,这将给一些经济体的财政可持续性、投资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3.经济复苏正在企稳

对中国而言,好消息是经济复苏正在企稳。中国的经济增速已大致回归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我们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0%左右。不太好的消息则是:增长的势头正在放缓。此外,如果私人消费更加强劲,经济复苏也会变得更加平衡。

由于中国在复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因此,中国很自然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最早回归常态的国家之一。不过,今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收缩速度远超预期,幅度也比预想大得多,这拖累了经济增长。其他一些临时性因素也减缓了经济增速,这包括:自然灾害在多个部门收紧政策(这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政策优先项);以及新冠疫情的多次反复出现——这场疫情给经济持续造成阴影。

事实上,在疫情多次反复出现的影响下,今年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速已呈现出“走走停停”的模式。中国对疫情采取了“零容忍”策略,加上疫情多次局地暴发,使得私人部门的服务业需求很难完全复苏。

因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我们都必须继续研发有效疫苗并确保人们接种,以此战胜这场危机。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受益于中国在疫苗和医疗设备方面提供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应谨慎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复苏的需要。在短期,由于中国已经提前开展了财政整顿,若能采取更为中立的财政政策立场,同时辅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将减缓经济增长受到的拖累,确保私人需求接力推动经济复苏。

4.在实现经济复苏之后

鉴于中国在经济复苏方面遥遥领先,现在是我们更深入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根本驱动力的一个好时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许多众所周知的不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全球化面临压力之际中国生产率增速下滑;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在向高质量增长(也即平衡、包容和绿色增长)再平衡中遭遇的挫折。 

应如何防止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增长脱离正轨呢?

经济再平衡为高质量增长提供了许多好处。其一,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型,将减少对重工业品的需求,增加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对人们的福祉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当一个经济体更多以服务为导向时,其将更多依赖劳动力,而这很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对气候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高能耗、碳密集型重工业的减少,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为了拉动家庭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的包容程度,中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通过预防性储蓄来防范个人风险的需求。在这方面,扩大社保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并提高保障的充分性,将起到良好效果。确保包括最弱势家庭在内的每个人都能依赖可靠的社保体系,这将实现更加包容的经济增长——而这与中国“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绿色增长方面,中国在实现气候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推出,可以经济、高效地减少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最终实现电力行业的转型。不过,要发挥出这种市场化碳定价工具的全部潜力,就需要开展电力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将碳价格转嫁至下游部门和消费者,并激励电力企业调整其生产和投资。

展望未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维持经济增长——特别是,如何在生产率增速下降和全球化遭遇阻力的情况下维持增长。

政策制定者已经很好地认识到:为了提高生产率增速并激发市场活力,中国需要重新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确保所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中立,并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开放。此外,以透明、可预见的方式增强数字平台的竞争,保留它们在市场效率和普惠金融方面带来的好处,也将大有裨益。中国曾在制造业出口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若能利用同样的深刻见解,中国也将打造出世界领先的服务业——无论是金融、教育、卫生还是公用事业,都是如此。中国可降低壁垒、鼓励新企业进入,这样,竞争的压力将帮助中国企业转变运营模式。如果一家企业能够获取可靠的市场和客户数据、优质的供应商以及高效的分销网络,那么它将能根据本地市场环境做出调整,采取最佳的运营模式,并取得最好的运营表现。

刚进入新兴行业的企业能帮助增加经济的活力——在缺乏明确监管甚至监管缺失的行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新进入的企业必须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一般而言,政策制定者应努力提供明确、可预见的监管框架,为企业合规预留足够的时间,并保留余地以便与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开展对话。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国家都处在相同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如果各国采取措施、确保各自的做法协调一致,则将对全球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更为有利。

人们将能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更多服务。随着服务投入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改善,制造业的生产率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开展创新,并将最佳实践带给全世界。中国劳动者和家庭的生活将大幅改善,这也将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参与多边工作并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既能收获满满,又可大有作为。这包括中国在提供疫苗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包括中国在为全球低收入国家减免债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严峻、漫长的新冠疫情大幅削弱了许多国家继续偿还危机前所欠债务的能力。以往的国际经验表明,要应对不可持续的债务,就需要所有公共、私人部门的债权人全力投入,迅速行动。通过帮助有关国家重新实现债务的可持续,这些债权人将帮助借款国在未来几年为全球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也是支持多边贸易的主要贡献者——包括其对世贸组织改革的支持。中国在全球气候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包括担任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研究工作组联合主席国,以及与欧盟在绿色投资标准方面开展合作。中国的领导作用促进了全球的绿色复苏。

在所有上述这些领域,IMF都随时准备好为成员国提供支持。我们的新一轮SDR分配补充了各国的储备——其利用IMF成员国的集体力量,让所有190个成员国都多了一份保障。IMF将向许多在困境中挣扎的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使其能够满足医疗卫生支出,并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 

凭借正确的政策组合,再加上我们所有人的集体努力,我们可以引导全球增长回归正轨,让未来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