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融资增加并未损害货币政策

2016年10月3日

  • 自2000年以来,货币政策行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总体有所加强。
  • 非银行信贷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承担风险的行为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15年间,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的增长加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

相关链接

所谓的非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诸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这项最新分析延续了基金组织对非银行部门增长的有关研究。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平均而言,那些金融部门由非银行主导的国家,货币政策效力似乎更强。但该报告并不试图探究当前某一具体国家货币政策的力度。

与银行相似,当中央银行上调政策利率时,非银行机构会减少信贷,且总体上看其调整幅度甚至大于传统银行。非银行机构也会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从而会放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例如,当货币政策利率上升时,投资基金倾向于迅速出售风险较高的债券。这使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上升,意味着借款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抑制经济活动。

金融部门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变化

基金组织研究显示,自2000年以来,金融市场的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持续的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后脆弱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银行监管的加强,都使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融资来源从银行贷款转向非银行机构的债券发行。这让非银行机构发挥了更大作用,填补了空白并为经济提供了信贷(见图1和2)。

有人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方式可能有所减弱,因为主要传统传导渠道之一的银行信贷的重要性下降。但基金组织报告发现,非银行机构加强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图3)。

“因此,货币政策操作需要持续适应金融体系构成的变化”,该报告的第一作者Luis Brandao Marques表示。

非银行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非银行机构作用上升,意味着中央银行官员需要使货币政策持续适应利率及其他政策影响一国经济方式的变化。随着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承担风险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货币政策变动对一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更为迅速和显著。尽管并非本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所关注,但监管的变化可能改变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途径,因为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对货币政策措施的不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二者监管制度的差异。

政策启示:

- 中央银行需要考虑银行和非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构成,以便更好衡量其风险偏好的变化。

- 监管者应监测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 各国应继续改进非银行机构数据的收集工作。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变得愈发重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分析处的处长Gaston Gelos表示。“这是因为,非银行机构承担风险的行为会随货币政策大幅变化。这意味着审慎和监管当局需要保持警惕。”

10月5日,基金组织将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发布更多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