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in (1403 words) Read

印度正面临一场变革,变革结果将改变其经济与社会的未来

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印度将成为人工智能每日用户最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发达经济体的人们将对印度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倍感惊讶。印度正处于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这场革命可能会改变其社会和经济未来的轨迹,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我们的预测基于三件事实:印度需要人工智能,已经做好准备,并将采取行动。

印度需要人工智能

“中国+1”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概念告诫全球企业不应过度依赖中国来满足其制造和软件需求。最有可能从这一观念转变中受益的便是印度,其基础设施投资在不断增长、政策日趋有利、年轻的劳动人口也在持续增加。印度也许将成为唯一一个与中国规模不相上下的国家。

印度拥有14亿人口,这使其更像一片大陆,而不是一个国家。印度人口几乎是欧洲的两倍。但印度的人口平均年龄为28岁,欧洲则是44岁,这说明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更高。而这就是我们的起点:印度是年轻人占比极高的大国。

这种人口红利、有利的全球趋势,以及压抑了几十年的潜力的释放,正逐渐带来回报。尽管在宏观经济预测中,大多数国家的情况都不甚可观甚至前景暗淡,但印度却仍是一个亮点。年轻的印度人有抱负、也有动力抓住机会改善生活。

真正将印度与西方区别开来的是其独特的挑战和需求。印度具有多样化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这意味着该国的人工智能事业并不局限于开发尖端技术,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寻找创新型解决方案,解决医疗保健、教育、农业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紧迫问题。

虽然印度人口的数量只是欧洲的两倍,但在多样性上,印度远胜于欧洲。印度人和欧洲人一样,通常会说两门或多门语言。印度承认的、至少被一万人使用的方言就有19,500种。印度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随机选中的两个印度人说同一门语言的几率只有36%。

印度的官方识字率在77%左右(也就是说约四分之一的印度人不会读写),而且各邦之间差异很大,加剧了语言障碍的复杂程度。尽管政府尝试为最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援助,但对此类服务的宣传很难开展,难以触达需要服务的人群。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哪怕只是填写一张简单的表格就能获得福利,也可能让人望而却步。要确定是否有资格获得援助,就必须依赖一位能读会写,而且应对官僚游刃有余的人。实际上,求助者要接受到服务,必须有一个不会被误导、更不会贪污腐败的代理人从中襄助。这些壁垒对那些最需要政府援助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印度有能力为其民众解决诸多问题,但难点在于如何分配,而不是解决方案本身。在印度,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弥合这一资源获取的差距。借助人工智能,人们可以使用自然语言直接通过语音访问服务,从而实现自助服务。正如加拿大作家威廉 • 吉布森(William Gibson)所说:“未来就在眼前,只不过各方并没有均匀地接触到它。”这一点在印度表现得尤为明显。

世界其他国家一直对人工智能持观望态度,等待看真正的用例。而在印度,我们今天就能看到这种潜力。虽然其他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同样有此潜力,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世界其他国家一直对人工智能持观望态度,等待看真正的用例。而在印度,我们今天就能看到这种潜力。

印度已经做好准备

印度人口不仅年轻,而且紧密相连。据印度电信部门监管机构称,印度有超过7.9亿的移动宽带用户。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加上推出了价格低廉的数据套餐,网民数量越来越多。这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和服务创造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但印度超越其他所有国家的地方在于其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如今,几乎每个印度人都在Aadhaar系统中拥有数字身份。Aadhaar是一个12位数字的唯一身份识别码,用户可以选择通过Aadhaar进行数字身份验证,也就是证明“自己是自己”。

此外,印度还建立了一个成本低、实时性、可交互的支付系统。这意味着任何银行的任何用户都可以随时免费向任何其他银行的任何其他用户或商家付款。这个称为“统一支付接口”的系统每月处理交易超过100亿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实时支付系统,处理了全球60%的实时支付交易。

随着这些模式的成功,印度正在创新开放网络,将创新成果纳入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以Namma Yatri为例——这是一个与班加罗尔机动三轮车司机联盟合作建设的打车网络平台,于2022年11月推出。该平台下的机动三轮车司机有其专属的应用程序,只收取固定的应用使用费,不扣除佣金,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该应用每日订单量近9万笔,几乎与该市的打车公司订单一样多。

相比拥有先前已有的系统、需要彻底改革的西方国家,印度还是一张白纸,这意味着其可从头开始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先的系统。对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快速采用,便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石。数字基础设施产生了海量数据,而得益于印度的“账户聚合”框架,这些数据仍然在公民的控制之下,这也进一步赢得了公众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信任,并提高了其使用率。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印度完全有能力引领人工智能的应用。

印度将采取行动

2023年9月,印度政府与EkStep基金会合作,推出了“PM-Kisan聊天机器人”程序。这款聊天机器人与“PM-Kisan”计划进行合作,后者是一项为农民提供直接福利转移的计划,其于2019年启动,旨在向拥有土地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农民来说,如何参与该项目、获取相关信息和解决不满之处,始终是个难题。通过这个新款聊天机器人,农民只需发送语音消息,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参与资格和申请与支付状态。发布当天,便有50多万用户与该程序进行了聊天。为了保障安全、控制风险,这个机器人的相关功能正在以较为缓慢的速度推出。

这些举措也体现了印度政府加速采用新技术的积极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政府。印度充满活力的科技生态系统也在迅猛发展,这是欣欣向荣的信息技术出口的直接产物——目前其每年创收接近2,500亿美元。在云端软件开发服务平台GitHub上,来自印度的开发者数量仅次于美国。这一部门不仅致力于创新,还广泛采用了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其产生的影响是周期性的:初创企业为不断发展的科技文化提供养料,反过来又利用科技数据打造更精确、更有益的人工智能工具。此外,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也极具活力,初创企业正在积极研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应对各种挑战。

人工智能还可以改变教育部门的游戏规则,帮助消除文盲。人工智能技术在帮助学生学习母语和英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对学生有益,还可惠及教师,后者常常被行政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影响教学质量。随着人工智能接管政府和初创企业的日常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在演变,双方可以形成专注于参与深度学习、开展有意义的人际互动的动态伙伴关系。

印度需要的是制定一项战略计划,抓住最重要的机遇,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战略计划的关键在于,不要过度关注技术,而是要关注人们所面临的、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EkStep基金会等组织已加紧实施了一项名为“人+人工智能”的项目。它们并未把人工智能放在首位,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的问题上,这就使得人工智能在印度有了独特的新用途。

印度正在崛起为技术强国,国内社会经济格局又相当独特,在这样一个有利的位置上,印度有望到本十年末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从精简教育,到助力社会保障计划,人工智能有潜力深入印度社会,带来广泛且有意义的变革。

南丹•尼莱卡尼(NANDAN NILEKANI)是Infosys公司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也是印度的“唯一身份识别机构”(Aadhaar)的创始主席。
塔努贾•博加瓦尼(TANUJ BHOJWANI)是“人+人工智能”项目的负责人。

文章和其他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IMF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