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织概览》杂志 : 为确保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面对三重挑战
2015年10月7日
- 金融稳定尚未完全实现,3%的全球产出处于危险之中
- 新兴市场的风险依然高企,会产生全球影响
- 目标是成功实现货币与金融状况正常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尽管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稳定状况已经改善,但风险依然高企,并且继续转向目前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兴市场。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联储将提高美国的利率,欧央行的政策提升了欧元区的信心,信贷状况正在改善。尽管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增强了政策框架,提高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几个经济体仍面对国内失衡、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基金组织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信贷不断积累,这使它们容易受到发达经济体预期加息和潜在经济下滑的冲击,从而对银行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基金组织金融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José Viñals表示, “鉴于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它们的脆弱性很重要;在向其他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传导冲击方面,全球市场所起作用也很重要。”他说,“最近的金融市场动荡表明,这种风险已变为现实。”
基金组织表示,为了确保全球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必须应对三重政策挑战。
三重挑战
新兴市场脆弱性。在新兴市场,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目前处于压力之中,过度借款估计高达3.3万亿美元。这导致私人部门特别是大宗商品生产商的债务急剧增加,同时伴随着外币敞口的扩大。
发达经济体的危机遗留问题。欧元区需处理大量不良贷款并最终完成银行业联盟,这对于巩固金融稳定、减轻经济增长的阻力仍然至关重要。美国将开启广为预期、但前所未有的加息过程,这是九年内的首次加息,将给全球市场带来重要转变。
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压力。正如近期市场动荡所显示的,市场流动性薄弱会加剧冲击,成为波动和传导效应的来源。长期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压缩了各个资产市场的风险溢价。如果风险被重新定价,根本的市场脆弱性(如市场流动性低)可能导致市场混乱,在全球市场造成廉售、赎回、波动加剧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杠杆率也可能加剧冲击——《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投资基金通过衍生工具敞口形成的内在杠杆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
由于存在这些不同的挑战,各国必须通过政策升级实现上行情景,即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成功实现金融条件和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相反,政策失误或负面冲击可能导致下行情景,即全球市场持续动荡,最终导致经济复苏停滞。
“这两种情景差异明显”, Viñal表示, “其差异到2017年相当于全球产出的近3%”。
呼吁采取联合行动
基金组织表示,为实现上行情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应对以上三重挑战,实现政策升级,以增强信心和提高抗冲击能力。
首先,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宽松。欧元区和日本都需继续抑制价格下行压力。在全球经济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下,美国应在有进一步的迹象显示通胀稳步上升、劳动力市场持续加强的情况下再提高政策利率。提高政策利率的步伐应当是渐进的,并应做出有效沟通。
欧元区的政策制定者不能仅仅依靠欧央行;他们必须努力完成银行业联盟,以巩固金融稳定。应通过全面处理不良贷款和企业债务积累问题来进一步加强欧元区的银行,这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升市场信心和改善经济前景。处理欧元区的不良贷款可以带来6000亿欧元的新贷款能力,或者相当于贷款量的3%。
其次,在新兴市场,提高抗冲击能力和维持信心至关重要。发达经济体可能提高利率,新兴市场的增长已经放缓,因此,应加强审慎关注,以确保企业和银行具备抗冲击能力。保持主权投资级地位是重点所在。为了管理可能出现的金融波及效应,需要娴熟、明智地运用现有政策缓冲。
作为最重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需要非常谨慎地处理再平衡和去杠杆过程。在转向新的增长模式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过程中,中国当局面对着前所未有、但可以应付的政策挑战。对改革的承诺是政策可信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和市场纪律的加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企业违约、丧失生存能力的企业退出市场以及不良贷款的注销,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银行。不过,相比通过增长慢慢消化问题的做法,果断行动的成本最终会更低。
此外,政策制定者需要防范市场失去流动性的情况。他们应加强对资产管理业流动性的监督以避免出现廉售风险,同时应就报告投资基金衍生工具杠杆程度达成全球一致的标准,以便监管者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些风险。
为了应对不确定环境下日益严峻的挑战,需要联合采取行动,实现政策升级。这将有助于确保实现金融稳定以及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关乎3%的全球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