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局势日益紧张之时,区域贸易联盟可能更多是一种歧视,而非一体化

30年来,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数量一直在增加,从1990年的近50项增加到了目前的350多项。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建立了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以便灵活推动经济一体化。其中一些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范围极广,合作伙伴遍及亚洲、澳洲和西半球。作为最新协定之一,2018年签署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范围横跨整个非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覆盖人口超过13亿。

区域贸易协定不仅改写了贸易规则,还在贸易和非贸易领域造成了影响。如今,其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一系列政策领域,并在降低所有贸易伙伴(无论是否为成员国)贸易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多边一体化进程。除了贸易,区域主义浪潮还影响到了外国投资、技术创新、移民、劳动力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协定无疑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却并非总是如此。 

许多观察者指出,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是相互对立的。一些人认为,全球紧张局势(包括保护主义和愈演愈烈的本国主义)正在削弱多边贸易体系,这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各国政府达成更多、更有力的区域协定。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应期待什么样的区域主义?区域主义兴起之时,正值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及其多边贸易规则和争端裁决程序被广泛接受之际——那时的情况,与贸易关系破裂和世贸组织日渐衰弱的当前截然不同。

意大利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雅典哭的话,斯巴达也笑不出来。”在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是两大劲敌,人们认为如果其中一者失利,另一者肯定会胜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后,这两座城邦都开始衰败。如今,我们可以这么说:“多边主义哭的话,区域主义也笑不出来”。在冲突时期,区域主义不太可能摇旗称胜,反而其自身很可能会被改变。在这之中,可能引发一种更具歧视性的区域主义,其目的在于抬高与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而不是降低与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这种类型的区域主义效率更低,最终也是脆弱的。

有深度、有活力的贸易协定 

过去30年间,区域贸易协定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不仅数量更多,内容也变得“更深”。除了在欧共体的情况外,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贸易协定一般只涉及少数几个政策领域,并以关税自由化和边境问题(如海关)为主。

Ruta 

在此之后,这类协定(见图)将重点转向了深化经济一体化与合作(Mattoo、Rocha和Ruta,2020年)。现如今,它们还覆盖到了监管法规和所谓的非关税措施,而这些都曾是国内决策者的管辖范畴。尽管这些协定各不相同,但大致涉及三个相互重叠的政策领域: 

  • 货物、服务、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关税、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规则的一体化
  • 限制政府阻挠经济一体化的能力,包括监管壁垒、卫生检疫措施、补贴和竞争规则 
  • 在劳工或环境标准等监管法规得不到遵守时,对可能被市场一体化削弱的权利予以保护 
加深一体化 

过去30年间出台的各项区域贸易协定,为市场一体化提供了制度框架。它们在推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这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尤为明显(Fernandes、Rocha和Ruta,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进一步深化,推动成员国间贸易平均增长了40%。

尽管有人担心这些协定会阻碍与非成员国的一体化, 但证据表明情况恰恰相反。在最近出台的区域贸易协定中,许多条款都不存在歧视性,无论是成员国还是非成员国都能享受更低的成本。人们发现,旨在促进竞争、规范国内补贴或推动成员国市场采用国际监管标准的规则,也有助于促进非成员国的出口

非贸易领域也受到了影响。事实证明,有关投资、签证和庇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既能降低跨境活动的成本也可降低法律的不确定性,这反过来又会刺激外国直接投资、移民和技术流动。一项关于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条款有效性的研究发现,它们在2003至2014年保护了大约7500平方公里的森林免遭砍伐。

但是,区域贸易协定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一项有关童工标准的研究发现,未涉及童工条款的协定有助于减少雇佣童工并提高入学率。不可思议的是,禁止使用童工的区域贸易协定可能会适得其反:一方面它们会导致儿童工资减少,另一方面,贫困家庭不得不向劳动力市场输入更多儿童,以此弥补收入损失。 

看不见的互补性 

推进世贸组织谈判困难重重,无疑是近几十年来区域贸易协定一直在各方贸易议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但对其取得的成功,大多数人都没有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多边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在几个方面具有互补性。

首先,支持多边一体化的社会部门(如出口企业)也是区域一体化的拥护者。其次,世贸组织法律和争端解决机制构成了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基础。许多此类协定都重申了各国对世贸组织的现有承诺,并依靠后者的裁决体系予以执行。其他区域贸易协定将多边承诺作为了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基础。第三,许多区域贸易协定承诺都不是歧视性的,它们因此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多边一体化。

这种互补性表明,区域主义在冲突时期可能会变得更加无力。虽然各国政府可能会将区域协定作为世贸组织规则的一种替代方案,或追求战略利益,但这并不一定会形成更具深度的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区域贸易协定法律是以更不稳定的世贸组织法律为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反一体化势力(如进口竞争部门)会对区域一体化持怀疑态度,就像它们不相信多边一体化一样。

歧视性的区域主义

或许最令人担忧的是在冲突时期,区域贸易协定可能会筑高围墙,以此抵御外部世界,而不是放低对内的围墙。

20世纪3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崩溃,针对区域集团以外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急剧增多,造成了贸易格局的洗牌。对英国来说,这一时期之初其从大英帝国内部进口的规模还不到总进口额的30%,而到这一时期结束时,该比率已超过了40%。在20世纪30年代,歧视性区域主义导致贸易变得更不安全、成本更高,人们也因此对它大加指责,称其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今天,与伙伴国加强联系却与非伙伴国渐行渐远的趋势,可能会再次引发区域性歧视。我们发现,保护主义措施正在激增,比如在补贴项目中提出本地成分要求,以及对非区域贸易伙伴国施以出口限制。此类歧视中的另一个例子是,严格要求建立产品原产地制度,目标是提高生产中本地区的价值成分,但却会以牺牲区域外价值成分为代价。这些做法违背了多边贸易规则的精神(即便其不存在书面上的歧视性做法),可能会增加一体化的成本,降低贸易的效率。 

歧视性区域主义也可被用来实现非贸易目标,比如提高劳工和环境标准、采用国内而非全球标准,或出于国家安全原因重新调整供应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今年3月底,日本和美国达成了关键矿产协议,之后还可能新增一系列有限范围的新协议。该协议与过去30年间的深度区域贸易协定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与当前的多边规则保持一致。

不确定的未来 

冲突时期的区域主义肯定会保留一些过去此类协议的特征。区域贸易协定将能维持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状态,并继续尝试新的一体化模式。旨在减少市场割裂的深度贸易协定应受到欢迎和鼓励,特别是在非洲等有望从真正大洲级规模的市场获得巨大发展效益的区域。

但是,没有多边主义支撑的区域主义可能更容易受到去一体化强大力量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可能会逐渐被削弱并变得更具歧视性,降低对一体化的关注,转而对非成员国筑起保护主义壁垒。到头来,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根本没有选择,而在一体化和去一体化之间只有一种选择。在冲突时代,多边主义的复兴是对区域贸易协定的一种必要补充。 

米歇尔 • 鲁塔(MICHELE RUTA)现任IMF战略、政策及检查部对外政策处副处长。 

文章和其他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IMF的政策。